栏目导航
40万在粤恩施游子的“领头雁”
发表时间: 2025-02-05 14:40:17 来源:精密振动盘
伍涛,1975年出生于恩施市龙凤镇八龙坪村,1994年毕业于恩施州工业学校化工系,1996年湖北民族学院财经系本科毕业,2006年取得深圳大学MBA硕士学位。2007年5月,成立金康阳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康阳(香港)有限公司。
现任深圳金康阳科技有限公司、香港实田国际有限公司、恩施州辉旺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湖北恩施商会会长。
伍涛(左二)参加商会执行会长廖海涛在巴东县投资的湖北溢锦纺织有限公司、纬纶新材料(湖北)有限公司开业庆典活动。(资料图)
对每一个在外打拼的游子来说,不管走得多远,最魂牵梦萦的,是家乡;出门在外,最剪不断的,是对亲人的牵挂和思念。
据初步统计,恩施有近40万人在粤务工或经商。这让广东省湖北恩施商会会长伍涛深感责任重大如何将商会打造成40万在粤恩施游子的“家”,如何让40万人的力量转化为家乡发展的动能
初见伍涛,是在离商会办公楼不远处的茶餐厅。饭菜上桌,这个衣着朴实、面容和善的中年男人却浅尝辄止。“吃了这么多年,不太习惯粤菜的口味,馋的还是家乡菜。”伍涛笑着说。
1998年春,伍涛放弃别人眼中的“铁饭碗”,在州城做起送罐装液化气上门的买卖。他很自豪:“靠背扛肩挑将一罐罐液化气送上楼,仅一年半时间,就在恩施城里买了房、安了家。”
初次创业的成功,让伍涛信心大增。在尝试与人合作开面食店、经营本地煤炭生意后,他把目光投向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这里不仅有很多熟人,也有优越的发展环境、超前的思想意识,是创业者的沃土、企业家的摇篮。”
2002年春节,当人们还沉浸在与亲人团聚的喜悦中时,伍涛背上行囊,怀揣不多的积蓄和东拼西凑借来的10万元,只身踏上前往深圳的长途客车。
来到深圳,伍涛并没有急着创业,而是花了大半年时间,考察市场、虚心学习、广交朋友,收集整理各类信息,最终作出进入贸易行业的决定。
2002年9月,伍涛与朋友在东莞市长安镇成立以经营电子科技类产品为主的贸易公司,公司的业务洽谈、货物搬运等大小事务均由伍涛负责。新环境里的打拼并没有伍涛想象中那么简单。“最困难的时候,全身上下只剩20块钱,连一顿饭钱都不够。”伍涛说。
逐梦的路很艰辛,伍涛咬牙坚持了下来。2003年,他认识了改变自身人生轨迹的人东莞市扬明精密塑胶五金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覃太明。彼时,已获商业成功的覃太明,毫不吝啬地指点这个招人喜欢的后生,还大方介绍了很多业务。
2004年,伍涛利用东莞市扬明精密塑胶五金电子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在香港租下仓库,扩大贸易业务,开展外资企业来料加工代理业务。由于重诚信、口碑好,伍涛的生意越做越大,2006年盈利1000多万元。
2007年5月,伍涛在深圳市注册成立金康阳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康阳(香港)有限公司,从事研磨电镀加工、永磁材料加工与制作等。
经过20多年的奋斗,这位在外洽谈时常用“恩施汉子”介绍自己的恩施人,已经成了香港实田国际有限公司、湖北华涛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董事长。广东这片热土给了伍涛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执着的精神和干实业的才华得以展示。
如今,伍涛高薪聘请了懂管理、善经营的人管理自己的企业。人轻松了,也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回忆来时的路:“我时常在夜里想起在家乡搬液化气罐时全身的汗味和面食店浓浓的香味”
今天的恩施,政策机遇叠加,区位优势慢慢地加强,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优势渐显,经济社会飞速发展。
哪有游子不思念故土?恩施日新月异的变化深深牵动着伍涛的心,他打心眼里为家乡的发展喝彩。
2006年,伍涛回乡成立恩施州快速电梯工程有限公司。2020年,伍涛先后在恩施市创办旺景民宿、在巴东县投资成立恩施州辉旺石材有限公司。如今,他将产业重心倾向恩施,邀请武汉籍企业家林育才在恩施高新区共同投资成立飞安信科技(湖北)有限公司,经营通信设施、网络设备制造等,公司年产值达2亿元,吸纳300多人就业。
在深圳站稳脚跟的伍涛,选择回到恩施,让同仁和亲人不理解。“回乡投资兴业,不全是冲着利润来的。”回报家乡的赤子情怀,只有伍涛自己清楚。
广东的公司需要打理,恩施的企业也需要经营。多年来,仗着年轻、经验比较丰富,伍涛生意两头不误,事业两边发展。眼看一个个项目接连开花结果,伍涛的内心充满了暖意。
2011年3月26日,伍涛与覃太明等人共同成立广东省湖北恩施商会。截至目前,商会共有理事会单位500余家、会员单位近2000家。商会从成立那刻起,便迈出了动员成员企业回乡投资兴业的坚定步伐。
在外打拼多年的恩施籍企业家黄礼华,是商会党支部书记、商会执行会长。2021年底,在伍涛的动员鼓励下,黄礼华回乡创办华芯科技(恩施)有限公司,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液晶面板(LCD)、液晶显示模组(LCMTFT、OLED模组)、触摸屏(TP)、LED背光源等。2023年,华芯科学技术成长为一家年产值超9000万元的企业。
“各地商会会长在外创业多年,有资金实力,有人脉关系,他们回乡投资,不仅为恩商回归起到带动引领作用,还能为恩施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恩施州招商促进中心负责人看来,借助各地商会会长牵线荐商、以商引商,未来恩施州发展将形成“引来一个,带来一批,发展一片”的良性循环。
通过伍涛和广东省湖北恩施商会牵线搭桥,目前全州已招引落地项目20余个,投资金额过百亿元。
在众多社会职务中,伍涛最上心、投入精力最多的是广东省湖北恩施商会会长这个职务。“会长肩负责任,只有服务,不能索取,只能奉献。”伍涛格外看重这一社会职务,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在不断奉献中发展,在持续不断的发展中奉献。
今年4月,商会佛山片区理事谭学庆突发心脏主动脉夹层,被送往医院ICU抢救。高昂的医疗费用让谭学庆的家人焦急不已。得知情况后,伍涛立马组织商会会员捐款,短短两天为谭学庆募捐9万余元。
家乡恩施同样有不少人需要帮助。利川市东城街道白鹊山村村民向久云因故高位截肢,家境十分困难,梦想通过电脑写作、设计养活自己。了解情况后,伍涛捐赠了一台价值4000元的电脑。
“你的善举,给了我生活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我没理由不自强自立,没理由不去努力。感谢伍涛叔叔!感谢广东恩施商会的好心人!”时至今日,伍涛的电脑中还珍藏着向久云写给他的电子邮件。这封邮件也一直温暖着伍涛保持奉献的初心。
点滴爱心,汇成溪流,聚成湖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伍涛总有许多牵挂,这中间还包括他一对一赞助的几名困难学生。
朋友问起伍涛为何要资助这么多家乡的困难学生,他不假思索地说:“人的一生,有许多东西是财富换不到的,要想有出路,必须读书。”多年来,伍涛为家乡困难学生捐款捐物超100万元。他却说,捐得太少了,微不足道。
树高千尺总有根,水流万里总有源。不仅是伍涛个人,广东省湖北恩施商会也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多年来,商会为恩施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困难学生捐款捐物超4000万元。
2020年7月17日,恩施州遭遇特大暴雨,城市发生严重内涝。广东省湖北恩施商会积极响应州工商联与州直相关单位联合发布的抗洪救灾爱心捐赠倡议书,第一时间自发募捐。7月21日,伍涛带领4名商会代表从深圳奔赴恩施,送来27万元的救灾善款。
“过去以现在为归宿,未来以现在为渊源。”无论世情如何变迁,伍涛期望自己总能立足脚下这片热土,以赤诚之心,热爱家乡、感恩家乡、回报家乡。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才和资本的流动日益频繁。然而,对于许多在外打拼的游子来说,不论“流”向哪里,故土始终是他们难以割舍的牵挂。近年来,我州深入开展“请老乡、回家乡、建故乡”活动,将游子们深厚的故土情怀转化为吸引人才返乡创业的强大吸引力。
近日,记者在深圳市对广东省湖北恩施商会会长伍涛进行了访谈,探讨如何吸引在外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兴业,为家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熟悉的山水、亲切的乡音、温暖的亲情,以及承载着无数回忆的老街旧巷,都是游子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角落。如何利用这份深厚的故土情怀,吸引在外能人返乡创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地方发展的重要课题。
故土情怀源自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对于在外拼搏的游子来说,故土是成长的摇篮、是人生的起点。在恩施,有熟悉的田野、溪流、村庄,还有曾经一起玩耍的伙伴与长辈。无论走多远、在何方,无论在外面取得多大成就,心中始终有一根无形的线牵挂着心弦。
如何利用在外游子的乡土情结吸引他们返乡创业?能够最终靠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俗展览、乡村文艺演出等,让游子感受家乡独特的魅力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唤起乡愁记忆。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传统村落、特色产业等,激发游子思乡之情的同时,让他们看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的潜在能力,激发他们返乡创业的热情。
怀揣着对故土的热爱与认知,我回到家乡创建了旺景民宿、恩施州辉旺石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同时带动其他同样身怀故土情结的商会成员回乡投资兴业。
恩施州地处华中入川要冲和川渝东出门户,素有“川鄂咽喉”之称,拥有“世界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以及恩施大峡谷等国家5A级景区和巴文化、土司文化、红色文化、土(家)苗风情文化等多种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特。
宜万铁路、宜来高速公路、恩广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相继建设或贯通,恩施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航线通航近年来,交通愈发便捷,恩施广饶大地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机遇。恩施州各级政府积极推动招商引资,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设立专门的招商服务中心,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同时,重视人才教育培训和引进,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公司可以提供人才支持,有广阔的投资前景。
故土是游子们心中永远的牵挂,热土是投资兴业的舞台。通过筑巢引雁,吸引在外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兴业,不但可以为家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可以让游子们实现人生价值,共同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乘坐飞机返回恩施,下机的那一刻,对伍涛深藏在心中的那份情感有了更直观的感悟大山里的恩施,与外面的城市“距离”越来越近。
伍涛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回乡频率从一年两三次增加到一个月两三次。“营商环境对经营主体来说,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之于人的生存。好的营商环境对经营主体来说不可或缺。”伍涛说,在恩施州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下,他的产业项目相继落地,享受多项减免政策。一系列的实惠,更加坚定了他回乡投资兴业的信心。
技术、政策、供应链、氛围我欣喜于在这片热土上要素不断聚集、平台密集形成、新兴企业和技术团队加快发展。这片热土给投资兴业者带来成功的事业和美好的未来;投资兴业者的智慧与汗水,也回馈这片热土以活力与希望。
作为过去的劳务输出地,恩施州在返乡创业这篇大文章中,画出了从“东南飞”到“雁归来”、从打工经济到创业经济、从输出劳动力到回引生产力的美丽弧线。
下机后,骋目流眄,恩施大地上花香四溢,满眼生机